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

畫舫.笙歌.古渡頭


古渡頭

忠孝碼頭是藍色公路上最完善的碼頭,採浮動式,可隨潮汐調整。因為近年才整建好,還有很多人不曉得這麼一個美麗的水岸景觀。因為鴿子、雁鴨很多,常常整群飛翔,藍天水色,煞是美麗,有不少電影都曾經到這裡取景。

事實上,更多人不知道這個碼頭其實大有來歷。它還是個具有超過三百年以上的古渡頭,是當初中國福建同安人渡海從淡水河口沿河岸建立的其中一個據點,在渡頭旁形成漢人屯墾聚落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豆干厝聚落。豆干厝,應該是「同安厝」的訛音(變音),這種情形在台語的演變中還挺常見的。


在同安人來之前,這裡其實是跟著原本分布在新莊區域的平埔族(武朥灣社)人,隨著三重埔逐漸淤積成型而跟著拓居而來。但在同安人來了之後,武朥灣社人便逐漸消失,可能部分漢化、部分沿河道往更上游遷徙。同安人來了以後,把擅長跟水共生的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不僅建立了這個古渡頭,內陸區域也鑿建了水網縱橫,讓肥沃的土地加上良善的水利,農業生產力扶搖直上,直到城市轉型為工業為止。大量的蔬菜水果也透過這個渡頭,運往台北,所以渡頭附近的商業也非常發達。

《台灣通史》作者連雅堂,四處遊歷台灣,為各地風情留下許多文字見證。他在後人收錄的《稻江冶春竹枝詞廿四首》中,光為三重的香花勝景就寫了兩首!

三重埔接二重埔
萬頃花田萬斛珠
榖雨清明都過了
採花曾似採茶無

這首詞是描述整個大三重地區長達半年以上的香花花期,數大便是美的景象,非常壯觀。

另一首更是精彩:
大橋千尺枕江流
畫舫笙歌古渡頭
隔岸素馨花似雪
新風吹上水邊樓

我們因為發現除了三重區公所收錄之外,新店區公所也認為此詩是在描述碧潭風光而收錄。光是看到「大橋千尺枕江流」就推敲是台北橋所在河段,這還不夠,果然查了資料發現,新店所稱的描寫碧潭風光,但是在連雅堂在世(1878年2月17日-1936年6月28日)期間,碧潭那裏並沒有大橋,遲至1937年才出現第一座橫跨碧潭的碧潭吊橋,而台北大橋則早在1888年就已經出現了。所以第一句的描述就已經不是在碧潭了。

在三重社區大學的導覽培訓課程裡,大家更關心的是到底「水邊樓」是不是大稻埕的江山樓(哈)。於是便進一步比對資料。江山樓出現的時間是1917年,而且就正好是大稻埕最負盛名的酒樓。江山樓開幕時,連雅堂才四十歲不到,可說正值風流倜儻,偶爾出入江山樓也是應當的啊!詞的第二句:「畫舫笙歌古渡頭」,正好非常呼應著大稻埕當時鼎盛的酒樓文化,而且江山樓真的還經常舉辦「文學講座」,文人雅士雲集更是不在話下。所稱的古渡頭,當然就是大稻埕了。「隔岸素馨花似雪,新風吹上水邊樓。」好,重點來了!隔岸,指的一定就是三重埔了。因為連雅堂眼前所見的雪白一片,跟他前一首描述「二重埔接三重埔」整片都是花海,完全吻合;那麼正對著三重埔的大稻埕,他站在大稻埕水邊的一座樓上,那一定就是當時文人最愛流連的江山樓了!

連雅堂大師果然真是浪漫的文人啊!在大師的眼中,三重埔真的很美,是個不折不扣的水岸花都。



同安街

跨過堤防走入街廓,有一條跟正義南路垂直的、很窄的小巷道,就叫做同安街。別小看這麼窄的街,它可是擁有非常驚人的車流量!許多從忠孝橋回來的車輛,都會熟門熟路的轉進同安街,直衝堤防旁的環河南路,避開市區裡的紅綠燈和壅塞車流。同安街的名字,見證了幾百年前這裡群聚著同安人聚落的史實。但為了避免漫步時只顧東張西望都沒在看路,我們還是往更前一點,從大同南路172巷轉入會安全一些。

進入這個巷子就立刻寧靜悠閒許多。因為巷子一旁正是廢棄的國防部憲兵學校舊址,現在圍起來,正準備配合政策改建社會住宅。勤奮的台灣人怎好讓美好的土地閒置呢?於是就有人悄悄地溜進圍籬在裡面種點有機蔬菜。巷弄裡的民宅陽台也種了很多綠色植物,在鐵窗隔柵之間努力的探出活潑生命力來。慢慢走,試試看您可以認出哪些台灣人常見的家栽植物?

走到底接到大同南路。往右看就是大同南路傳統市集,從早熱鬧到晚,南北雜貨小吃應有盡有,以前南區人口眾多時還更熱鬧呢!正對沖的一家海產店叫「大小姨」,原本也從不掛招牌的,是透過司機口碑傳出名聲。除了這家的海產麵(海鮮什錦麵)好吃便宜又大碗(真的很大碗!)之外,老闆的故事更引人津津樂道。

這家海產店其實是一位大老婆跟小老婆兩人合夥開的小麵攤!她們從小小麵攤開始做,做到買下一間店面,而且客人絡繹不絕。據說是男人遊手好閒,在小老婆也醒悟的時候,大老婆不僅安慰她,還邀她一起打拼做生意,自己養活自己。果然這對苦情女性就這樣憑著自己的力量,建立了事業,彼此相互扶持的姊妹情誼,也鼓舞不少受傷的女性。聽到這樣的故事,那更要進去用實質的行動為她們加油啦。

水流公

續往堤坊方向走到同安街往右轉,可以稍稍留意一下兩旁的店家(但還是要注意安全),會讓人彷彿走到民國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街景裡。這裡有柑仔店、男子電棒燙、國術館,甚至也還有古早時才看得到麵攤用玻璃櫥子擺著滷蛋豆干…。如果是上午時段來,就能嚐嚐另一個隱藏版的司機私房美食-同安街米粉湯。不過要仔細看,因為它沒有招牌,不過如果看到很多人在吃的那家,應該就沒錯啦。

同安街跟泉州街交叉口,有個水岸區域很常見的「水流公」小廟。這個水流公在這裡守護已頗有歷史,一位顧廟的婆婆每天很準時的在這裡照顧,還會講解歷史!

轉往泉州街徐行,可以看到有些舊廠房還留著。巷弄靜謐,卻其實藏著複雜糾結的都更課題。走在這裡還可以見到不同年代的建築語彙-圍牆、立面,甚至盤結在屋簷上的植物可能透露些久遠的痕跡。沿著忠孝橋往左轉,再切入大同南路161巷,數數看光這條小巷子裡有多少宮壇?再往前看到的圍籬,正是國防部原來的「空軍三重二村」所在地,因早期荒廢也有不少春色藏匿,而被人誤稱為豆干厝。現在已經全部拆除,跟憲兵學校一樣,準備蓋起社會住宅大樓。

三光國小

接回到大同南路上,左邊便是林青霞的母校-三光國小的大門。這所國小已有超過一甲子的歷史,早年尚未被堤防隔離河岸時,南區人口還相當稠密,三光的學區相當廣,包含了現在的集美國小、光興國小等範圍都是,是個很大的學校。校門口還有連接新莊經過蘆洲可以通往八里坌的大圳,小朋友進學校還要「過河」,是非常有意思的生活經驗。

三光國小校舍後來重新改建,成了現在三個漂亮連棟的大樓校舍。三重社區大學也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提供夜間學習,帶動不少文風。三重社區大學也以這裡為復育秀英花的重要基地,在校園裡有一株種在陶甕的秀英花欉,復育得約有一人高,經常因為推動復育而「出巡」展示,想看看她可能還要碰運氣呢!(哈)

(本文節錄自《漫步三重埔》一書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