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

驢打滾:(((那不是秀英花)))

就是這一張裡面的圖,害我們那天不少人嚇出一身冷汗!

甚麼是秀英花?

唉,寫了一年的秀英花,居然找不到到底放哪了....==
好吧,先隆重介紹這一篇啟蒙本校的大作(搭哪~):消失的秀英花園。這是由鄭俊堂醫師撰寫整理的一篇重要文章,是少見較為完整且經考據的介紹本地秀英花史的專文。
其他小東東,先貼下來,再找時機整理。==

  • 清朝政府在三重地區種植香花,為的就是將烏龍茶加工製成包種茶,然後賣給其他國家,為什麼要把種香花的地方選在三重呢?因為三重距離臺北的製茶場不遠,又有大片土地可以種植; 所以就是種茶花的理想地點。       
  • 香花的種類包括秀英花、茉莉花、黃梔花‥等,在民國六十年代,因為高速公路的興建,而剷除了整片香花種植區。所以現在三重地區只有少數零星的種植,當年花海處處的情形,現在已經看不到了。

  
  • 花茶製造是利用茶葉吸香和鮮花吐香的特性,將花香與茶味融為一體。以兼顧茶質與花香為上品。
  • 早在陸羽茶經就有在茶葉中調入蔥、薑、橘皮或薄荷等共煮的記載。到宋朝就有花茶生產的文字紀錄。 清咸豐〈1851~1861〉年間,福州已是花茶窨製中心。大陸以北方為最大消費市場。
秀英花茶窨製
  • 秀英花:Jasminum,木犀科素馨屬﹝茉莉屬﹞花期農曆7月至年底。
    • 1887年由新莊郡鷺州庄三重埔之張林達氏自福建漳州引進台灣種植。當時有王安定之合興號及建成號等茶行加秀英香花輸往南洋。
    • 窨花法:
      • 花量:每100斤茶用15~20斤花。
      • 窨製法: 茶與鮮花分層埕互堆後洒水。每100斤茶約500~800CC水,以增茶湯色澤。堆積後3~4時攪拌,再經5~6小時篩分乾燥。多為其他薰花時打底花用。

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

隔岸素馨花似雪.新風吹上水邊樓

想擁有對這片土地的熱愛,得先從拼出完整的土地生命樣貌、理解這片土地開始。不用擔心愛怎麼來,只要您愈了解這裡,您愈會不可自拔的愛上她。

三重埔,也是如此。

想必您不知道,曾經,引領台灣最風騷的香花城市,不是彰化花壇或田尾,而是淡水河畔的三重埔!她專門盛產香氣十足的各種香花,其中尤以素馨花(三重人稱「秀英花」)、茉莉花、梔子花、玉蘭花為最。這些香氣逼人的小白花,被送到大稻埕的各家茶行去薰製上等包種茶,從淡水外銷到南洋,甚至全世界。

這些花兒,在淡水河畔搖曳呵護著三重埔子民數百年,直到二次戰後快速都市化之後才逐漸消失。在此之前,整個三重埔美麗的花都景象,讓水路縱橫的三重埔農村景象,有別於南部大平原而更顯得芬芳、雅緻。這是三重人值得感到驕傲的一段城市歷史,甚至,應該讓更多孩子們,和我們一起捲起袖子,透過「尋找秀英花」的復育和綠化栽植過程,再重新和土地和好、和環境和好、和世代和好。

加油,三重人。我們一起重現水岸花都!